新常态下再生铜发展的方向

更新时间: 2015-12-04    
   2014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经济活动弱于预期,整体呈现缓慢复苏状态,美国强劲复苏、欧洲日本经济反复、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将继续维持,原油、贵金属、铁矿石等重要品种出现大幅下挫,大宗商品市场仍然维持熊市格局。经济的持续低迷,影响了大宗物资消费总量。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资源能源格局面临“新供给冲击”。全球产业结构趋向低碳化,以新能源、环保、高附加值制造业、生产服务性制造业以及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初级矿产资源、基础大宗商品,以及化石能源需求会趋于减少。
    作为国际重要大宗物资的铜一直被视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尺,随着亚洲地区精铜消费量不断增长,全球主要精铜生产国的产能迅速扩张,产量不断递增,但同时受到智利等传统精铜生产大国产量下滑的影响,全球精铜产量的增幅受到限制。随着技术的进步,再生精炼铜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2010年以来,再生精炼铜的比重每年都在3%以上的速度增加,给原生精炼铜市场带来很大的补充。当前,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全球又处于一个新的经济调整期,精铜消费增速将有所回调,预计将从2014年的5%回落至2015年的1%左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中国铜消费的增幅将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这势必对于铜材产品生产和需求带来很大的影响。
    2015年,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深化,转型中孕育着生机和动力。铜及铜材的原料供应、生产、消费一直保持着强势的发展势头,总量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投资,在有色金属工业乃至全国工业产品中,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大量的投资支持了铜材产能增长,满足了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同时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其积极作用是突显的。但从控制产能过度扩张、实施结构调整的形势要求来看,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面对自有的铜矿储量少、铜矿自给率低的中国国情,庞大的产能与供应量小这对矛盾将长期存在,中国铜工业对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废旧铜价格“倒挂”倒逼再生铜转型升级,加之国内成品铜的售价走低以及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再生铜行业面临着利润缩减的风险。国内再生铜行业必须提高铜深加工比例,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应对成本上升、价格“倒挂”等不利因素的挑战。由此,解决铜原料的需求,必须在铜精矿和再生铜资源的国内外两个市场开发与充分利用上下一番功夫。再生铜行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势在必行。
0
二级小图

合作银行

合作单位

行业协会